<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深圳365体育论坛网址_世界杯365bet_亚博和365是一家的吗网欢迎您!
        首页 > 法律资料 > 工作报告 > 计划预算

        关于深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2-25

        打印 返回
         关于深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8日在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聂新平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关于深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365体育论坛网址_世界杯365bet_亚博和365是一家的吗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一批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坚持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互为支撑、互促共进,举全市之力推进双区建设,充分释放利好叠加效应。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持续增强,出台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三年行动方案。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深化,制定促进深港澳规则相互衔接和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湾区通工程全面推进,粤港跨境直升机首航,莲塘口岸主体工程完工,皇岗口岸改造正式启动。加快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深化与广州等城市的战略合作,穗莞深城际开通,深中通道、东部过境高速等对外通道加快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制定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六年行动方案和三年重点工作计划,建立特事特办机制,扎实推进127项具体工作。积极谋划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全力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进,启动规划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海洋大学等一批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

        (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经济发展稳健前行。积极应对近年来少有的复杂严峻形势,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举措,化危为机、逆势而进,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万亿元,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辖区全口径财政收入942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增长6.5%。受全国猪肉价格普遍大幅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增长3.4%。投资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8.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3.6%。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83亿元,增长6.7%,网络零售额增长41.4%。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外贸出口实现平稳增长。出口总额增长2.7%,实现全国城市二十七连冠。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出台实施促进就业的16条措施,城镇登记失业率2.2%,新增就业人数16万人。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22元,增长8.7%。万元GDP水耗下降9%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创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三)瞄准高端高新向上突围,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出台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8K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成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装备三个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规划布局建设鲲鹏生态体系,推动鲲鹏源头创新中心正式启动运作。深圳国家高新区实现扩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家以上,累计超过1.7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0155.5亿元,增长8.8%。制造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未来通信高端器件、石墨烯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小分子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组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金融业保持稳健增长,出台国内首个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验室落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跃升至第9位。新引进金融持牌机构14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7%13.2%,规模居全国第三位。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率先制定问题私募基金良性退出指引,在营P2P网贷机构数、借贷余额、出借人数均下降90%以上。双港物流稳步发展。新开通罗马、特拉维夫等国际客运通航城市15个,机场口岸实现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旅客吞吐量5293万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577万标箱。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促进时尚产业、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新增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第三届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在深成功召开。成功举办全球招商大会,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5624亿元,推动西门子、物美、小米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完善。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制定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的若干意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首批5条先行先试政策稳步推进,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方分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完成土地整备近10平方公里,开工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全年市本级财政科技研发资金的30%以上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上升为部省市共建平台,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开工建设。建成无线通信接入技术、肿瘤化学基因组学等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获批筹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岭南农业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广东省实验室,全年新增各类创新载体386家,累计达2258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聚焦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试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实施5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全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8万件,增长16.5%。持续优化综合创新生态。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新引进人才28.4万人,新增全职院士9名,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累计达15381人。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出台实施,知识产权一站式协同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行。天使投资母基金累计决策出资子基金38支、投资项目超过70个。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高交会、全球青年创新集训营、国际BT领袖大会、IT领袖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国际赛、第二届中国(深圳)智慧零售大会等活动。

        (五)狠抓改革攻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设立全国首个法定企业家日,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成绩名列前茅。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出台工业用地供应管理、工业区转型升级、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产业用房稳租金等政策,稳步推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措施,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为企业新增减免税费超过1100亿元。企业办理业务便利度持续提升。企业注销业务办理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深港通、深澳通注册易开通。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90个工作日缩减至41个工作日以内,水电气接入办理时间平均压缩70%,小微企业实现极速报装。大力推进口岸通关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通关制度改革。数字政府加快建设。“i深圳持续完善,新推广秒批服务和不见面审批事项各200项,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4%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在全国率先推行区块链电子发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出台22条科技计划管理创新举措,实现科研资金跨境使用,设立主动布局、悬赏制项目,推广实施主审制。建立完善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机制。出台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三大配套政策,开展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1+3+N”住房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深化。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是率先试点改革的两个城市之一,投控、特建发等5双百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市、区两级机构改革,市级设置党政机构53个,初步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六)加快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发展,全面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积极推动面向港澳的全面服务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获批。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0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0项。前海深港基金小镇投入使用,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竣工。每年提供2亿元资金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创业发展,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新孵化创业团队61家。新增注册企业1.2万家,累计超过18万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81个,新增中方协议投资13.2亿美元,增长5倍。成功举办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推进合作区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出台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引进三宝机器人等20个产业项目,小漠湾文旅小镇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深汕科技生态园加快施工。对口帮扶合作成效显着。安排财政帮扶资金超过36亿元,助力对口地区30余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建成喀什深圳产业园三期、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林芝华侨城国际汽车营地等一批项目。牵头扎实推进粤桂东西部扶贫协作,实现对百色、河池未脱贫的贫困村结对全覆盖。帮助深河、深汕12个共建产业园引进落地超亿元项目61个。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开工建设。

        (七)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功能和品质进一步提升。推动城市均衡协调发展。制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高质量开发建设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导则,推行总设计师制、建筑师负责制,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宝安中心区、北站商务区、笋岗-清水河片区、大运新城、光明中心区、坪山中心区等一批城市新客厅效果初现。深入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制定城中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累计完成120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拆除消化各类违法建筑超过2800万平方米。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入选第一批国家交通强国试点城市,南坪三期、坂银通道主体工程完工,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石清大道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12条在建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提速,地铁5号线、9号线延长线开通,地铁运营里程超过300公里,在建项目275公里。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建设一批新型智慧基础设施,发布国内首个多功能智能杆地方标准,完成侨香路项目试点建设,累计建成1.5万个5G通信基站。全面推广智能灯控、停车无感支付等智慧便民举措。城市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1.3%,社会治安主要警情指标连续四年大幅下降,获评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战略,发布供深食品标准300项,80圳品贴标上市,升级改造85家农贸市场,全市近1.2万家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和2600多家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5%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市民群众。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出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增幼儿园学位2.1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万个、普通公办高中学位2400个。全市705所学校提供午餐午休服务,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的96%。高考本科上线率76.25%,再创新高。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设稳步推进,深圳技术大学独立招收首批本科生。成功举办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30个。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香港名医诊疗中心落户,北大深圳医院获批省高水平医院,新增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24个,新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20个。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光明区妇幼保健院正式开业,平湖医院、口腔医院门诊试运营,吉华医院、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开工建设,新增三级医院4家、床位约3800张、执业医师3994人。新增治疗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6种高额自费药品纳入重疾险范围,药品集中采购使用试点累计减少药品采购费用4.1亿元,25个集中采购试点药品平均降价52%,市外省内以及跨省异地就医实现医保一站式结算。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九大类民生支出超过3000亿元,增长9%,全面完成40项民生实事和9000余件民生微实事。新增养老床位超过1000张,高龄老人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家,建成长者饭堂和助餐点近150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调至1160/月,居全国首位。启动6次社会救助和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困难群众29万人次。新开工建设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超过9万套、供应3.4万套。大力发展文体旅游事业。加快推进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开工建设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科学技术馆。国际会展中心建成运营。持续推出城市文化菜单,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文博会、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WTA年终总决赛、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等大型文体活动。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海上看深圳、鹏城八月欢乐游购等优质旅游消费产品,接待游客突破1.5亿人次。

        (九)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力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4年投入1200亿元治水,159个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完成整治,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标准,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新改扩建水质净化厂2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2万吨/日,完成4500个小区和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深入实施深圳蓝行动。全面推广国VI标准车用燃油,淘汰老旧车辆7万辆,新推广新能源汽车近7万辆,完成全部燃气电厂降氮脱硝改造。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0%。三大能源生态园投入运行,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1万吨/日。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环境。新建公园117个,建成大沙河生态长廊、诗园、礼园等精品公园,提前一年实现千园之城目标。高标准建设提升淘金山、龙华环城等60公里绿道,建成梅林山郊野径示范段。

        在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加大,外部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增多,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稳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二是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短板被进一步放大,高精尖人才紧缺,产业技术安全基础不够牢固。三是营商环境还需优化提升,放管服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行政垄断、隐形壁垒等问题在部分领域仍然存在。四是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补短板任务任重道远,高质量高中学位不足,高水平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紧缺,人才安居和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五是超大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区域发展还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力度和水平有待提升,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灾害防治、食品安全等领域问题还比较多。六是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水污染治理效果需要加强和巩固,空气质量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多变,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同步放缓,美国、日本、德国、印度等国经济增速总体呈现回落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连续多次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中美贸易摩擦仍是最大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但长期积累的矛盾与新问题新挑战交织叠加,外需相对收缩,内需动力不足,市场预期和企业投资趋于谨慎,经济运行稳中趋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做好2020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和省委“1+1+9”工作部署,落实市委六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聚焦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狠抓五个率先重点任务,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一)预期性指标。

        ——GDP增长6.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正增长。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左右。

        (二)约束性指标。

        ——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

        ——万元GDP水耗下降4%

        ——节能减排指标以国家和广东省下达为准。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20年,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提质,充分做好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的准备,增强必胜信心,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积极进取、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创深圳改革发展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扩内需优供给,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1.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出台针对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措施,建立全市企业服务体系和多功能一体化平台,聚焦企业反映的困难和诉求,一企一策提供精准化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出台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建设方案,启动天使投资母基金二期建设,积极推动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培育一批优质上市企业,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首选地。进一步发挥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补偿资金池和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深化银税互动和银商合作,探索设立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提高企业融资质量和效率。夯实实体经济空间保障,规划布局一批较大面积的高质量工业片区,集中建设一批优质产业用房,鼓励科技企业联合竞投总部用地、联建总部大厦。

        2.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安排市区两级政府投资超过1700亿元,重点投向创新驱动、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加快5G8K、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重大项目管理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模式,加强项目进度预警、协调处置和督查督办,力争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超过2000亿元。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修订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及社会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工作力度,保障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建立健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长效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补短板项目建设,争取在社会事业场馆、市政环卫等领域推进一批PPP项目落地。

        3.推动消费供给升级。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加快建设信息消费体验中心,鼓励超高清视频终端消费,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体系,推广高效节能节水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大力发展便民消费,支持无人零售新业态发展,鼓励连锁企业进驻社区,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壮大消费电子、黄金珠宝、钟表、时装等专业消费市场,提升罗湖核心商业区、福田中心商业区、后海湾超级商业区品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医疗、文化、教育、养老等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推动互联网与养老、医疗、家政、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

        4.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提升外贸发展稳定性,完善贸易摩擦快速协调和应对机制,提升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水平。鼓励企业联合开拓海外市场,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的法律、商务、市场咨询服务等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大有助于转型发展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扩大黄金等资源型商品进口渠道。创新保税贸易发展方式,支持开展国际分拨中心、采购中心等新型业务,推动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设立宝安空港综合保税区。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出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面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推进保护外商投资特区立法。

        (二)用足用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先行示范。

        1.加快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推动出台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加快完善综合授权改革制度设计,推动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纠偏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综合试验、先行示范,围绕资本市场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放宽市场准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管理、司法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加快梳理形成一批争取国家授权的改革事项清单,并尽快推动落地实施。争取更加充分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积极争取省里下放一批行政管理职权,探索实施省级经济社会领域行政管理权限负面清单模式。

        2.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营商环境条例,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出台新一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组建营商环境咨询监督委员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推进深圳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重点立法修法项目,全面清理我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妨害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规定,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优化通关流程、精简单证、提高通关时效、降低合规成本工作,进一步推动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推行一网通办、告知承诺制审批、容缺后补审批等模式,推动更多政府服务实现秒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分行业分领域推进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3.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引进、培养、集聚、造就适应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高端人才。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率先试点技术移民管理,加快推进深港澳人才、技术跨境流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组建人才发展促进委员会和人才评审委员会,构建能力+业绩的人才评价模式。高标准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制定高、精、尖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出台经济贡献奖实施办法,落实境外人才个税优惠补贴。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新认定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

        4.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资资源配置,打造深圳首家国有控股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千亿级优势产业集团。加快公共资源要素交易市场化改革,建设现代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土地二级市场规则。深入推进用水、用电等资源价格改革,持续深化公共事业、公益服务以及经营服务收费等领域价格改革。

        (三)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1.全面提升前海开发开放水平。全力推动出台《新时代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完成前海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修编,争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现双扩区。探索实施与港澳趋同的投资、贸易与金融制度,上线运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创新发展,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等领域试点沙盒监管模式。试点实施中国前海籍船舶的开放登记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携手香港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提升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成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加快推进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项目建设。

        2.持续深化深港澳合作。优化深港跨境通道功能布局,加快推进皇岗口岸改造,开通莲塘口岸,推动深圳湾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探索实行最大限度便利通关的查验模式。打造深港合作新平台,加快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推动罗湖口岸及深圳火车站站城一体化开发,稳步推进罗沙路-延芳路立交改造。高水平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全面升级沙头角口岸功能,优化中英街区域功能定位和边境管理模式。加快与港澳规则衔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惠港惠澳政策,扩大与港澳在人才培养、资格互认等领域合作,推进在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3.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培育发展蓝色动能,出台海洋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产业,推动组建中国海工集团,编制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筹建方案,推动建设中国-太平洋金枪鱼交易中心和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高水平办好海洋经济博览会。提升海洋科研支撑能力,加快筹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和综合性海洋大学,规划建设国家南方科考船母港,稳步推进海洋新城、南方海洋科学城等重大平台建设。推进高水平国际中转贸易港建设,实施更加开放的外贸中转运输管理。加快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提升邮轮游艇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和便利化水平,探索在大鹏半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地建设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4.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健全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成立主要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特殊经济园区开发咨询中心,拓展一带一路投资贸易空间。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湾区双湾合作,加强与日本在清洁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产业技术对接,强化筑波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间的合作交流。加快推动中俄基金落地,引导源自俄罗斯的技术、项目和企业来深孵化发展。大力引进国际机构、国际会议及行业组织,积极争取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人居环境署在深设立直属分支机构,加快深圳国际交流中心等高水平场馆规划建设,办好世界交易所联合会2020年年会、一带一路城市大会、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国际马拉松、WTA年终总决赛等重大活动。进一步完善国际客运航线网络,加大力度布局直通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节点城市的航线,全面开辟直通国际重要城市的航班,新开通国际通航客运城市7个以上。

        5.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加强与广州协同发展,不断强化广深双核联动,共同做优做强做大珠三角核心区。做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空间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深莞惠协同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互动合作,加快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等跨珠江通道建设,强化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协作,打造产业拓展走廊。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对口帮扶河源、汕尾,加快落实支持汕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继续做好援疆援藏、对口广西百色河池扶贫协作等工作,深入推进与哈尔滨对口合作。

        (四)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1.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加快在新一代信息通信、先进电池材料等领域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建设高新区坪山核心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新桥智创城、九龙山智能科技城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自主可控装备研发。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广东省量子科学与工程创新研究院。修订技术改造倍增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促进制造业与创意孵化、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相融相长。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年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互联网企业。针对重点产业缺失的关键领域和环节,放眼全球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引进一批大型先进制造业项目,切实做好签约项目的对接、落地和服务工作,全年工业投资增长5%

        2.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制定出台集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实施集聚发展工程。加快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个,率先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建设“AI+5G+8K”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智能网联交通测试平台等一批应用示范标杆项目和若干示范街区。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

        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出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体系。制定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民生、金融、政务、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应用。加快打造全国鲲鹏产业示范区,组建深圳市信创产业联盟,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国产化攻关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全面落实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精准医疗、数字生命、合成生物学等行业,争取国家支持设立国家药监局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加快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建设。重点围绕智能机床、机器人及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先进核电、高效储能、先进显示材料、微电子材料等细分领域,持续推进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

        3.提升金融现代化发展水平。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争取发行境外地方政府债券。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深港通机制,扩大深港基金互认范围,推动在前海建立港澳保险大湾区服务中心。加大国际一流金融科技企业引进力度,前瞻布局国家下一代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着力化解P2P、私募基金等金融领域风险,完善金融各业态监管办法,建立闭环监管长效机制。

        4.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文化、影视演艺、高端工艺美术等文化+”互联网+”新型业态,高标准办好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国际工业设计大展等活动。扩大高端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发展高端酒店,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快海上世界、大鹏所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推进完善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强化优化深圳会展中心功能,加大国际品牌展览和大型会议引进力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加快发展会计、律师、科技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配套能力。

        (五)以主阵地的作为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

        1.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和凝聚市场力量,以应用转化、产业化为导向,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出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先行先试政策、科研项目创新政策包落地实施,促进人员、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探索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积极引进香港及国际顶尖高校高层次科研项目、设备和人才,推进香港高校首批科研项目落地。全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编制出台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各功能片区开发建设,加快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开工建设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稀缺性综合粒子设施等项目,加快打造成为重大设施平台集聚区和前沿交叉研究高地。

        2.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推动建立央地协同的新型举国体制,积极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实施一技一策,加快突破关键元器件、核心设备、基础软件、工业母机、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研究,建立适应颠覆性创新的研发组织方式,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应用基础研究机构,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推动研发链条前移,增强产业链韧性。

        3.加快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进部省市协同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世界一流科教城。优化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完善重大项目主审制。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超算二期、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强对高质量知识产权的精准资助和奖励,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探索建设具备国际化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功能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各类单位、机构和企业在全球创新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科研机构,积极筹建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加快成立全球创新城市联盟,在全球范围吸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行动,建立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库,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8万家以上。

        (六)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着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1.推动城市更加均衡协调发展。出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完善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做大做优都市核心区,提升东部发展能级,优化西部向湾格局,拓展北部发展腹地,加快实现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持续实施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加快推进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和地下空间统筹利用,全年拆除处置违法建筑26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土地整备约10平方公里。加快推进18个重点区域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香蜜湖片区、西丽高铁新城、东部高铁新城等新重点区域,开工建设改革开放博物馆、深圳湾文化广场、中央绿轴等一批高品质项目。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推动出台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加速打造产业新城,推动深汕高铁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深东大道、深汕第二高速、深汕西高速等项目规划建设。

        2.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开工建设机场三跑道和南头直升机场迁建项目。加快打造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开工建设赣深铁路(光明城至西丽段)、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重大工程。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工建设20号线一期、3号线四期、13号线二期等四期调整线路,开通运营6号线、8号线一期、10号线等7条线路,每平方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0.2公里。加快推进西丽枢纽、罗湖火车站升级、坪山站片区和光明城综合枢纽等站城一体化TOD开发建设。持续完善城市路网系统,加快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坪盐通道、春风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建成通车外环高速一期、沙河西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明燃机电源基地和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电网网架结构。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境内配套工程。稳步推进自来水直饮工程建设,完成400个小区优质饮用水管网改造。

        3.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编制出台数字深圳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立法,探索数据产权和隐私保护、共享开放机制,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互联互通。加强新型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更大规模的智慧多功能杆,统筹部署窄带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等物联网感知设施,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优化主题式服务”“无感申办等改革,实现200一站式主题服务,推广100个以上无感申办事项。以社会民生领域智慧平台建设为重点,建设云上城市,推动城市运行数字化、智能化。

        4.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面推行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国际食品谷建设,强化圳品培育和监管,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率达到9批次/千人。强化药品巡查、检测、执法,健全疫苗等高风险药品安全防控机制,实现药品安全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监管,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强化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重大隐患问题挂牌整治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推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大力提升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5%。持续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全面完成160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任务,基本实现城中村视频门禁、微型消防站、天然气管道、雨污分流全覆盖。出台实施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加强各类市政工程建设的统筹,严控道路反复开挖,强化文明施工管理。

        (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市民群众。

        1.完善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试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推动发展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嵌入式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机构。修订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完善综合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兜底保障。

        2.促进教育增量提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行动计划,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以上,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30 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 万个。通过现有高中挖潜、新改扩建和重点建设高中园等多渠道推进高中学校建设,全年新改扩建普通公办高中学校2所,新增普通公办高中学位6000个以上。持续推进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设,建成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工建设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推动北大剑桥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深圳分院落地。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升级为技师学院,推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推动深圳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

        3.加快建设健康深圳。持续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医疗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筹建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市口腔医院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中山大学附属七院二期、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市第三儿童医院,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市眼科医院等改扩建项目,新增床位8000张、新增三甲医院2家以上。加快发展完善国际一流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医院与社康、全科与专科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管理方式,探索医保个人账户和家庭医生服务医保支付政策改革。

        4.着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持续完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全力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不少于8万套,供应3.2万套。促进以轨道交通+产业园区+人才住房+公共配套为要素的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积极推动在临深片区建设大型安居社区。

        5.建设普惠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全面开工建设深圳美术馆、科技馆新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持续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名家推广计划。围绕特区建立40周年主题组织文艺精品创作,举办系列文艺演出、展览和重大文化活动。积极发展群众体育健身事业,加快城市社区运动设施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公园配建智能健身器材,新建、改造更多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办好第十届深圳市运动会、第六届老年人体育健身交流大会,举办深圳杯业余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联赛等群众体育赛事。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6.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化标准+”模式,拓展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促进党务、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和资源共享。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力量向街道集中、社会服务资源向社区集中。加强人口服务与管理,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梯度赋权机制,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户籍迁入政策,户籍人口新增50万人左右,其中审批类迁户指标控制在16.5万人以内。

        (八)加快建设美丽深圳,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修复规划,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城市空间统筹利用改革,创新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模式,开展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海三合一审批制度改革。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构建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重点制定严于国标的大气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声环境质量标准等地方标准。

        2.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开展水污染治理巩固管理提升年工作,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查漏补缺和排查修复改造,建立覆盖全市域的污水收集系统,启动笔架山河暗河暗渠复明工程,完成159个水体的暗涵整治,大力推进清污分离,确保实现茅洲河等五大干流及一级支流、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类,入库支流达到或优于地表水IV类以上。深入实施深圳蓝行动,聚焦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全面落实工地扬尘防治、挥发性有机物减排、船舶排放控制等污染防控措施,淘汰老旧车辆6万辆,远洋船舶岸电使用率达8%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到欧盟标准。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持续推进建筑废物、市政污泥、危险废弃物等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3.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加快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推进高能耗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做好重点用能单位双控目标分解,加强节能事中事后监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金融标准研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秘书处落户深圳,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验室挂牌运作。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设,推动绿色建筑量质齐升,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100万平方米以上。高标准推动国家节水典范城市建设,建成区2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4.打造更加和美宜居的城市环境。实施山海连城计划,加快红树林山海连廊、观澜河滨水长廊规划建设,打造一脊十八廊的生态网络。新建和改造提升30个公园,完成宝安环石岩湖、罗湖梧桐山二线等绿道新建改造,开工建设240公里碧道,加快推进塘朗山-梅林山-银湖山郊野径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项目标任务按照部门职能分工由主管部门负责落实,涉及多部门配合联动的,由主要负责部门牵头组织落实。各责任单位根据目标任务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量化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二)严格考核通报。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定期检查、通报计划执行情况。各责任单位加强自查自评,定期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计划执行进度。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全国365体育论坛网址_世界杯365bet_亚博和365是一家的吗
        请选择
        各地365体育论坛网址_世界杯365bet_亚博和365是一家的吗
        请选择
        一府两院
        请选择
        各区365体育论坛网址_世界杯365bet_亚博和365是一家的吗
        请选择
        首页 顶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