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财政局局长乔家华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深圳市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增长。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政策部署,依法征管,科学理财,顺利完成了当年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2006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0.88亿元,比上年增收88.5亿元,增长21.46%,完成年度预算的102.88%。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和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当年总收入为629.22亿元;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支出571.42亿元,比上年减少4.63%,主要是2005年市本级动用历年结转结余用于城市化建设规模较大,剔除这一因素后,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4.46%。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加上解上级支出和增设预算周转金支出,当年总支出为614.55亿元。总收支相抵后,结转结余14.67亿元,其中净结余8.63亿元。
2006年,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16.72亿元,比上年增收73.8亿元,增长30.41%,完成年度预算的104.25%。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下级体制结算收入和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当年总收入为408.41亿元;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35亿元,比上年减少9.51%,主要是2005年市本级动用历年结转结余用于城市化建设规模较大,剔除这一因素后,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4.7%。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下级体制结算支出和增设预算周转金支出,当年总支出为401.34亿元。总收支相抵后,结转结余7.07亿元,其中净结余2.07亿元。
2006年,我市预算执行的主要情况是:
(一)财政收入执行情况为近年来最好。2006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历史性突破500亿元大关,收入增量和进度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45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4%,其中,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的四个主体税种所占比重为92.17%,说明我市财政收入继续朝速度、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稳步推进,反映了我市经济稳步增长的良好局面。在地方收入加速壮大的同时,我市服务全国和全省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2006年,深圳上划中央各项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80.16亿元,可比增长19.33%,占辖区收入的比重达70.21%;通过体制上解向省贡献23.35亿元,比上年增加0.78亿元。
(二)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2006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突出体现了促和谐、求发展两大特点。一是各项公共服务支出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全市财政一般预算用于科教文卫、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支出达2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5%。其中:教育支出67.4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33.3亿元,比上年增加5亿元;公检法司等社会治安方面支出49.4亿元,比上年增加4.4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关系民生方面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继续按照“舍得投入”的要求,加大对基本建设、产业发展方面的投入,充分利用财政资源,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市基本建设支出129.2亿元,比上年增加12.8亿元,支出重点向重大项目以及宝安、龙岗两区倾斜;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各项产业发展支出37.82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大力支持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以及重大项目发展,夯实我市经济发展后劲。三是进一步严格预算约束,从严控制一般行政消耗性支出。
(三)新体制运行取得了较大成功。2006年是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实施的第一年。从预算执行情况看,新体制运行平稳顺畅,取得了较大成功。主要体现在:一是体制平稳运行,市区两级政府继续保持做大“蛋糕”的积极性,全市共享税增幅超过体制设计时的预期速度7.7个百分点。同时,市本级拿出4亿元兑现对区超率累进激励性转移支付,地方负担的出口退税15.5亿元全部由市本级承担,解决了各区发展经济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各区求发展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市区事权划分,将重大建设项目事权上收,各区可以放手腾出更多的财力用于政权建设和公共服务,同时,市本级还加大对基层教育、公共卫生的保障和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双年”工作,提高了区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三是首次实现了财政、计划和国土三个体制的协调统一,从制度上保证了市委市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加速推进了我市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四)财政改革和管理不断完善。2006年,市本级预算单位全面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选择福田和龙岗两区作为2006年区级财政国库改革试点;在清理整合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制定了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改革实施方案,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改进了部门预算编制,研究调整教育、城管经费供给体制;重点规范了预算单位指标结转和结余资金的使用;完善政府采购监管及运行机制,拓展协议采购范围,提出通过政府采购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推进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成了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修改;对500万元以上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理顺了政府举债管理体制,加强了我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全力开展以信息资源规划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步伐。
总的来看,2006年我市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政保障能力还有待提高,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间发展还不均衡,公用事业等涉及民计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政策研究尚需加强,财政改革和管理难度加大等。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指示精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优化支出结构,巩固完善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关于2007年财政预算安排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编制2007年财政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总体要求,科学理财,精打细算,立足长远,一手抓发展,一手促和谐;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为导向,重点加大对科教文卫、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保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增加城市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支持基层基础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不断加强财政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按照国务院要求,2007年预算编制将进行以下方面调整:一是从2007年起,我国全面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财政预算;二是对上级返还和补助收入要求全额列入市本级预算,同时将属区部分列入市对区补助支出。为此,市本级财政总收支规模将因口径变化出现不可比的大幅增加;三是为加强土地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要求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要求,2007年预算总收支安排情况如下: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553.5亿元,可比口径比2006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2%。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体制结算收入以及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总收入计划为663.9亿元,比2006年预算执行数增加34.7亿元。按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全市财政总支出663.9亿元。
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339亿元,可比口径比2006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2%。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体制结算收入以及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总收入计划为451.6亿元,比2006年预算执行数增加43.2亿元。市本级总收入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上级返还和补助收入全额列入市本级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市本级总支出451.6亿元。
2007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支计划为150.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6.3亿元,主要是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因此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规模增加。考虑体制结算关系后,市本级基金总收入为162.4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基金总支出162.4亿元。
(一)关于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安排的主要情况
1.增值税。全市增值税地方分成收入计划安排107.2亿元,比2006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1.8%。增值税安排的主要考虑一是预计我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增值税现税收入可望继续稳步增加;二是我市出口增幅持续走高,将直接带动增值税免抵收入增长,但由于免抵指标由中央调控,该项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营业税。全市营业税计划安排205.5亿元,比2006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0.8%。2007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作为我市收入主要来源的营业税将受到一定影响,但我市物流、金融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社会消费趋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营业税增收。预计2007年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营业税增幅有限,但营业税总体增幅将保持相对平稳增长态势。
3.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全市两个所得税收入计划安排127.5亿元,比2006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1.2%。所得税安排主要是考虑到我市企业规模日益壮大,效益逐步提高,以及新办企业减免优惠陆续到期等,将带动所得税增长。
4.契税。全市契税收入计划安排24亿元,比2006年预算执行数下降4%,主要是2006年收入中有上年结转一次性因素。
5.非税收入。全市各项非税收入计划安排51.8亿元,比2006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2.3%,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行政性收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收入范围扩大。
需要向各位代表说明的是,目前报告的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系由市政府代编,与汇总各区人代会通过的本级政府2007年预算(草案)略有不同。
(二)关于2007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安排的主要特点
2007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安排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是以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为指针,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水平,保障各项改革和政策性支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2007年,不包括基本建设安排部分(下同),市本级安排教育经费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重点支持原村小和特区创办初期中小学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重点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2亿元,比上年增长32.2%,是一般预算支出中增幅最高的,支持解决医疗收费降价的经费缺口、社康中心和劳务工合作医疗网点建设,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安排科学技术经费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继续支持科技产业、科普以及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9亿元,比上年增长28.3%,继续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的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安排食品安全配套投入1.6亿元,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安排城乡社区事务经费19亿元,积极促进城市化建设,继续支持城市管理和基层基础“双年”活动;改革经费供给体制,继续支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公用事业投入和监管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养)分离”,建立“以事定费、以费养事”的公共服务供养新模式。
二是舍得投入,突出支持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按照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事权划分,重点增加政府基本建设投资,安排基本建设投资100亿元,比上年增加6.7亿元,此外,还在基金预算中通过国土基金安排政府投资130亿元,年度政府总投资规模达230亿元(不包括政府统贷部分),以加快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安排建设自主创新城市专项经费3亿元,新增落实人才高地政策经费2亿元,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新增安排包括环保科研奖励在内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继续大力支持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等支柱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对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和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强化预算约束刚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落实中央对预算编制的要求,中央对我市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全额列入本级预算;认真执行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出口退税地方负担全部由市本级承担,安排出口退税专项资金20.5亿元;按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规定,加大激励性转移支付,继续调动各区做大“蛋糕”的积极性;严格按照财政体制规定的事权范围,原则上不再搞市区共担机制;加强各项财政改革的衔接配合,严格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一致性;加大对重点支出和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开展绩效评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稳健理财,合理控制政府性债务风险。
三、关于2007年的财政工作
2007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的第一年。认真做好财政经济工作,科学安排财政收支预算,对于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打好坚实基础,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为此,财政部门将主要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在确保收入任务完成的同时,加强对收入结构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增强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一是继续密切关注收入走势,进一步加强财税部门的协作,狠抓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二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认真深入分析当前我市财政收入的真实状况,尤其是要找出收入增长中的不确定和负面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我市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三是密切关注国家“两法合并”等财税政策的调整,及时反映意见,争取支持,采取措施,减小影响。
(二)重点加大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全面履行公共财政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职能。根据全市经济发展、财力增长以及各项事业发展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重点加大公共卫生、教育、社会治安以及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同时,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进一步改革和理顺有关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财力许可的前提下,加大对区转移支付力度,解决我市区域间公共事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整合公共资源,改变原来各类扶持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的状况,按照便于统筹、集中管理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有效整合,集中财力解决社会事业发展中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和谐深圳建设。
(三)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支持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推动效益深圳的建设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舍得投入的指导思想,把支持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作为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抢占我市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转变财政支持企业的资助方式,通过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调控社会资源向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和领域倾斜,着力贯彻落实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增加政府基本建设投资,加快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促进效益深圳建设。
(四)深化财政改革,深入研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财经问题。完善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及时总结发现解决体制实施中的问题。加强公共财政体制研究,结合我市公共事业、公用事业监管体制改革,规范公共财政的保障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改革,明确规定不准开支的事项,强化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责任。巩固和完善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推动区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2007年实行零基预算奠定扎实基础。进一步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建立我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改进政府采购方式,加强采购过程监管,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五)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抓好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及存放商业银行改革方案的落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继续抓好500万元以上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绩效检查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继续做好逾期财政债权的处理工作。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日常监管,促进我市会计行业健康发展。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部门行政执行力。依法科学理财,加强廉政建设,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增强财政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沟通协调,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深化财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6”文件精神,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职责,强化责任目标管理。加强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行政执行力,努力建成一支人民满意的财政干部队伍。
2007年,我市财政预算收支和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狠抓落实,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