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的建设与民众所享有“环境权”之间的矛盾近些年来越来越突出,不管是PX项目、还是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都面临落地难的窘境,对此,对受影响人群建立环境长效补偿机制,不失为解决方法。
深圳要善用立法权解决邻避冲突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深圳专场,法学教授李挚萍谈“邻避运动”
昨日,“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在深圳举行,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挚萍为深圳市基层干部作专场报告会,题为“解决‘邻避运动’的法治研究”。李挚萍在报告中指出,公共设施的建设与民众所享有“环境权”之间的矛盾近些年来越来越突出,不管是PX项目、还是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都面临落地难的窘境,对此,对受影响人群建立环境长效补偿机制,不失为解决方法。
邻避冲突为何频发
公众环境意识提高是首因
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医院、精神病院、变电厂……这些被在法学上被称为“邻避设施”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社会公众所必需,却会对周边的居民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因邻避设施选址、建设而引起的冲突在国内屡屡发生,从厦门PX化工项目、到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乃至深圳本地对于磁悬浮的争论,都在此列。这其中,更多的是涉及居民“环境权”而引起。“人们对环境拥有的权利主要有两大类:经济性权利和生态性权利。对于经济性权利,比如东西归谁所有,很容易说得清;而生态性权利,则很难有办法衡量。”为何近些年来邻避事件频出,李教授解释,首要原因为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而环境问题影响人群广,容易获得公众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