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去香港买高档消费品,现在很多深圳居民在口岸排队几个小时,回来扛着大包小包,却是为了买些油、盐、醋、酱。这反映了老百姓对我们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呀!” 蔡洪亮代表道出的这一现象,引发大家的思考。
“俺是有身份的。”
“以前,我们去香港买高档消费品,现在很多深圳居民在口岸排队几个小时,回来扛着大包小包,却是为了买些油、盐、醋、酱。这反映了老百姓对我们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呀!” 蔡洪亮代表道出的这一现象,引发大家的思考。
如何让市民不用再去香港“打酱油”?围绕这个问题,代表们认真“把脉”食品安全工作,谈问题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
农产品检测的数量和覆盖率偏低
数据统计,我市对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主要食用农产品年消费需求总量为388万吨,其中的95%以上通过市外供应。加强检测,是做好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市农产品检测共抽取样品5079份,合格率超过95%。
“检测的数量和覆盖率太低了,合格率的公信力显然不足。”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郑学定代表对此并不满意,他建议改变食品安全抽检的现状,将供港食品检测标准搬到深圳来,做到批批检测。
不过,市食品安全监管局表示,我市食品企业众多,若批批抽查,需要花费上百亿元,并不现实。
“花钱不能‘撒胡椒面’,要抓重点。”郑学定代表说,深圳80%的农产品都是来自海吉星批发市场,如果对这个深圳市民最大的“菜篮子”实现批批检测,我市食品安全检测的“大头”就抓住了。